P2P配资平台 山西一餐厅被曝售卖福寿螺,到底能不能吃?高温杀不死寄生虫吗?

发布日期:2024-07-27 18:53    点击次数:147

P2P配资平台 山西一餐厅被曝售卖福寿螺,到底能不能吃?高温杀不死寄生虫吗?

新车的外观使用了全新的设计风格P2P配资平台,视觉效果很前卫科幻,另外右侧前后排车门都使用了侧滑门结构以及无B柱式设计是新车的一大亮点,下面来详细看一下。

最近,山西一家餐厅被曝使用福寿螺代替田螺,这一消息引起热议。福寿螺这种在美食界曾经备受欢迎的食材,因其携带寄生虫的风险而臭名昭著。那么福寿螺到底能不能吃?高温处理能杀寄生虫吗?

看了这则新闻后不禁感慨,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果不是2006年福寿螺造成的大规模寄生虫感染事件,福寿螺可能还是夏天夜宵江湖里的头牌。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它在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初衷是为了丰富水产养殖品种。然而,由于其繁殖能力极强,每只福寿螺每年能产卵数十万枚,迅速在我国的河流湖泊中泛滥成灾。

起初,福寿螺因其个头大、肉质多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在夜宵摊位上,它们与小龙虾齐名,成为许多人宵夜的不二选择。然而,2006年北京发生的一场大规模寄生虫感染事件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福寿螺的看法。

2006年夏天,北京的蜀国演义酒楼黄寺店推出了两道新菜:“香香嘴螺肉”和“凉拌螺肉”。这两道菜本应使用海螺作为食材,但为了降低成本,店家用廉价的福寿螺代替,这样的一番操作,成本降低十倍,客户也喜欢吃。由于福寿螺鲜活时肉质鲜美,但煮熟后会变得干涩,所以厨师选择了焯水后切片凉拌或者爆炒三五分钟的方法来处理。

正是这种处理方式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大量食用这些菜品的顾客出现了类似症状:低烧、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抽搐和面瘫。最终,这些患者被诊断为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这是一种通过食用未充分煮熟的福寿螺传播的寄生虫。

这次事件表明上看是因为商家没有规范操作,没把福寿螺煮熟才导致的寄生虫感染,因为从理论上讲,高温处理确实能有效杀死大部分寄生虫,包括广州管圆线虫,任何食材只要经过充分的高温处理都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但是,福寿螺的情况复杂得多。

福寿螺体内寄生广州管圆线虫的几率非常高,研究表明,一只福寿螺里最多可寄生6000条各种寄生虫。一般来说,煮熟20分钟以上的食物可以杀死寄生虫,但福寿螺在长时间高温处理后,肉质会变得非常不好吃,这使得它在实际烹饪中很难保证既美味又安全。也就是说,只要是商家销售福寿螺,并且需要它美味好吃有销量,就不能把它煮的太熟,否则就会因为难吃而卖不出去。

正如2006年的事件所示,福寿螺如果未充分煮熟,其中的寄生虫依然存活,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山西这家餐厅也会面临一样的情况,想要把福寿螺做好吃,就不能做太熟,吃了没熟透的的福寿螺,感染寄生虫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福寿螺的寄生虫感染不仅影响健康,还会带来长期的心理阴影。一些患者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即使已经治愈,他仍然觉得自己脑子里有虫子,担心虫子没有清理干净,觉得以后也会留下后遗症,也因此,即使治愈,他们的心理阴影也会伴随一生。

福寿螺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它们在我国的湖泊和河流中迅速繁殖,挤占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大量的福寿螺会啃食庄稼,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此外,它们作为寄生虫的宿主,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从2006年的事件以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福寿螺带有寄生虫,吃的人也慢慢变少了,但是福寿螺这种入侵物种的数量却越来越多。在云南的滇池和洱海,福寿螺早已泛滥成灾,而且治理一直效果不明显。

山西餐厅使用福寿螺代替田螺的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福寿螺食用安全的关注。为了健康安全,在此强烈建议消费者避免食用福寿螺,餐饮业者也应遵循食品安全标准,杜绝使用有安全隐患的食材。同时,加强对福寿螺的生态治理和公众教育,共同维护环境和健康。

#三分钟讲知识#P2P配资平台

圆线虫广州山西寄生虫福寿螺发布于:安徽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