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23日讯,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发展给现代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有一些诈骗分子也在广阔的网络空间里寻找机会,互联网金融领域也不例外。有一批金融“网红”崛起于流量时代,通过个人的投资故事积累名气,再利用流量红利“转型”草根私募。
其中业绩佳者不乏新的传说,而另一批,则开启了收割粉丝的模式。
去年,网传在公开社交平台拥有超400万粉丝的财经大V徐晓峰旗下基金清盘、因开设对赌盘坑害投资者被警方带走等消息。社交网站上,其用户号的动态停留在去年7月末。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公众号“检察日报正义网”发表题为“坐拥400余万粉丝的金融大V被公诉!”的推文,正文中提到:
“随着粉丝们纷纷报案,某平台坐拥400余万粉丝的金融大V终于“翻车”。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以涉嫌虚假广告罪、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非法经营罪对徐某提起公诉。” 各种线索都指向了半年未曾露面的徐晓峰。
文中提到,徐某与人签订合作协议,利用自身影响力引流粉丝至某非法期权分仓软件上进行投资,每单收取佣金20元左右,徐某还让自己团队的员工招揽客户进行投资,参与期权买卖业务,从中赚取佣金,涉案金额1600余万元,违法所得150余万元;此外徐某还不经审核,发布股票咨询交流的虚假广告,非法获利19万余元;承办检察官发现其还存在利用自身大V影响力违法发布虚假金融投资信息的情况。经调查,以非法经营罪、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虚假广告罪对其提起公诉,三罪并罚。
对于这位大V,检察日报推文如此表示:
”徐某作为私募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金融知识,明知使用场外分仓系统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但为了利益,仍然毫不犹豫向粉丝“挥刀”,割起了“韭菜”。
徐晓峰销声匿迹前,在社交平台上异常活跃,每日发布博文近十条,但并未涉及具体投资标的。而其担任董事长的上海览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产品目前已经全部清算,公司目前状态也处于异常经营。 2021年,在市场的剧烈波动中,私募产品表现分化。当潮水退去,部分“大V”私募开始现形。
投资者与“大V”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
年初财联社发布题为“《财经大V转型私募频见翻车,中小规模、股票策略清盘居多,从财经大V到成功私募究竟隔着多远?》”的文章,提到了ID名为“朋克民族”与“云蒙”的两大知名私募基金经理,因管理产品涉及清盘的传言,在当时一度成为市场的热议话题。
对于资本市场屡见的“大V翻车”传言,彼时业内人士就表示:散户可以关注大V,但是不要神话大V。无论是谁,在投资中都要服从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做研究。
炒股配资是指投资者通过配资平台借入资金,放大自己的资金规模进行股票交易。配资平台提供杠杆,投资者可以以较小的本金撬动更大的资金阿里股票配资,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