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多少可以加杠杆 众安保险难安:业绩大跳水,主业增长显疲态

发布日期:2025-03-28 21:04    点击次数:122

股票多少可以加杠杆 众安保险难安:业绩大跳水,主业增长显疲态

作者:宋涵股票多少可以加杠杆

出品:全球财说

近日,刚经历被恒生科技指数“除名”的富二代险企众安保险(06060.HK)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再遭市场审视。

2024年,众安保险科技业务扭亏为盈、银行业务净利亏损收窄,但拉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保险主业却疲态渐显。保费增速录得7年来最低值,保险分部净溢利增长动力不足,综合成本率上升、承保溢利大幅下滑……

一切似乎都默默透露着这家港股上市险企成长背后所暗藏的心酸。

01

净溢利波动较大

保险主业渐显疲态

2024年,众安保险净溢利6.03亿元,较2023年同比大幅下滑84.32%。

实际上,自2017年众安保险港股上市以来,不论是在会计准则调整前还是调整后,其净溢利数据一直不算稳定。

自2013年成立至2017年上市前,众安保险净溢利分别为-0.30亿元、0.27亿元、0.44亿元、0.09亿元,仅能维持小微盈利。

2017-2022年,众安保险净溢利出现多年份大额亏损,分别为-9.96亿元、-17.97亿元、-6.39亿元、2.54亿元、7.57亿元、-16.33亿元。

2023年,众安保险采用新会计准则后对净利表现有较大影响,2022 年净溢利经重述后亏损收窄2.49亿元。近3年,公司净溢利分别为-13.84亿元(经重述)、38.45亿元、6.03亿元。

2023年净溢利一反常态骤增,主要归功于子公司众安国际出表带来的确认一次性投资收益37.84亿元。

从经营上看,众安保险主要涵盖了保险、科技、银行三大业务板块。除保险业务外,科技和银行业务长期处于净利亏损状态。

纵然近3年,众安保险银行业务亏幅持续收窄,但距离扭亏始终有一步之遥,2024年银行业务净利亏损0.92亿元。

不过,众安保险的科技业务盈利能力有较大改善,在2022年至2023年业务净利亏损2.20亿元、4.68亿元的高压态势下,于2024年扭亏为盈,录得净溢利0.78亿元。

但基于科技和银行业务长期盈利能力孱弱的现实,虽然两者在短期内盈利能力有较大改观,可持续性仍值得关注。

令市场不安的是,拉动众安保险业绩的头部马车,保险主业渐显疲态。

2020年-2022年(重述前)公司保险板块净溢利分别为9.93亿元、17.86亿元、-7.71亿元。即使2022年经重述后,仍亏损5.17亿元。

近两年,众安保险板块虽取得盈利但规模已大不如往昔,分别为5.54亿元、5.88亿元,增幅并不明显。

从两方面指标来看,就连众安保险引以为傲的连续4年承保盈利背后,也暗藏危机。

2022年-2024年,众安保险承保综合成本率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为94.2%、95.2%、96.9%。期间,承保溢利有所下降,分别为11.94亿元、11.90亿元、8.99亿元。

可以看出,2024年承保溢利同比大幅下滑24.45%,以境内财险承保业务为例,2024年承保溢利由上年13.10亿元下滑至9.90亿元,同比减少24.43%。

2024年,众安保险四大生态承保综合成本率均在90%以上。该指标由综合费用率和综合赔付率两部分组成。

拆解来看,健康生态受制于高综合费用率56.7%影响;数字生活、汽车、消费金融缘于综合赔付率过高,依次为68%、67.5%、62.1%。

尤其近3年,众安保险健康生态和数字生活两大主力保险业务模块,随着各自领域保费攀升,承保综合成本率呈现递增。

期间数字生活承保综合成本率一度接近盈亏线,在99.5%和99.7%间浮动;健康生态该指标则由2022年的88.6%迅速攀升至2024年的95.7%。

在2024年业绩回顾中,众安保险着重强调了公司总保费在国内财险行业的排名提升至第八名。

虽然,众安保险由上市之初保费收入不足60亿元,到次年破百亿元后一路高涨,但保费增速却开始呈现曲线下滑态势。

2018年-2023年,众安保险总保费增速分别为89.05%、29.98%、14.19%、21.94%、16.10%、24.73%。

而在2024年,众安保险录得7年来保费增速最低值,为13.27%。

02

遭恒生科技指数“除名”

科技属性或被重估

作为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从诞生之初,就以"无物理分支机构,完全依托线上运营"打造新型金融科技公司理念,吸引了蚂蚁、平安和腾讯一众资本实力过硬的公司加盟。

随着近年众安保险业绩承压,原始股东蚂蚁、平安、腾讯持股比例由早期的持股19.9%、15%、15%降至10.37%、10.21%、7.82%。

期间,不乏股东在主动减持。

毕竟,众安保险也并非三家唯一持有的财险公司股权。其中,蚂蚁持有国泰财险51%股权,腾讯持有三星财险32%股权,中国平安自身经营的平安财险是财险“老三家”之一。

若众安保险业绩持续徘徊不定,股东后续是否会继续减持,也未可知。

颇具意味的是,近年众安保险高管层面同样经历了重大变动。

自2013年众安保险成立即被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三马”推荐担任董事长的欧亚平,在坚守岗位10年后,于2023年正式退居二线。

2023年末,尹海任职资格获批,正式接棒欧亚平成为众安保险第二任董事长。2024年业绩报告算是尹海掌舵众安保险后,交给市场的第一份完整答卷,可惜所释放的信号并不乐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众安保险被调出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名单,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2025年2月21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揭晓其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在此次调整中,东方甄选和众安保险被踢出名单。所有变动于2025年3月7日收市后实施并于2025年3月10日起生效。

众安保险被“除名”原因除业绩疲软外,市值缩水是重要因素。

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众安保险股价大跌13%,并连续多个交易日持续走低。3月7日市值仅为180亿港元,低于恒生科技指数筛选标准。

早前,众安保险在“三马同槽”加持下,备受资本市场青睐。2017年上市后股价曾一路攀升至97港元,然再大的热情也禁不住业绩长期低谷的消磨,股价跌跌不休。如今股价在12港元浮动,市值已缩水超千亿港元。

指数调整完成后,众安保险的科技属性标签恐怕要重新接受市场检验。

事实上,2024年,众安保险科技输出总收入仅9.56亿元,科技分部净利润为0.78亿元,占总净利比例仅12.94%。此外,2024年众安保险研发投入8.4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仅2.47%。

与研发形成对比的是,营销及手续费的暴增。

由于全流程线上运营方式,众安保险近年专注于将流量转化成“留量”。开始频繁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流量场景,结合AI客服与个性化推荐技术获客。2024年,自营渠道总保费达74.60亿元,占总保费的22.3%。

但这些一定程度上基于营销等手段。众安保险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由2022年22.55亿元攀升至2024年36.84亿元。同时,2022年-2024年间,其推广及营销支出扩大,分别为32.82亿元、45.66亿元、41.38亿元。

更大问题所在是,随着互联网保险监管趋严,众安保险正在遭受流量反噬。

不少消费者称,在浏览网页时被众安保险“首月仅需0.6元”、“首月1.6元”的低价投保吸引,开通扣费次月保费骤增至百元。

经统计,老年消费者中招较多。

黑猫投诉上,搜索关于众安保险关键词条,投诉量已近13000条,投诉内容集中于“自动扣款”、“诱导销售”、“拒绝理赔”等。

高投诉,势必引发强监管。

2021年、2023年,众安保险均因此曾被罚款30万元。2024年,更是因关联交易存在违规行为股票多少可以加杠杆,收到监管1号罚单,被罚180万元,并对时任众安保险3名副总经理宋振华、张勇博、李高峰予以警告,分别罚款7万元、10万元、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