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淡的业绩表现促使投资者在今年头四周从“木头姐”凯茜·伍德的旗舰基金中撤资4.95亿美元杠杆炒股平台哪个好,使其管理的资产规模降至77亿美元。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句,依稀为我们描绘了上元夜满城烟花竞放的胜景。
烟花是人们最熟悉也最传统的祈福仪式,和春联、年画、饺子、汤圆一样,陪伴中国人度过了千百个岁序更替。
然而,无论是刚刚过去的跨年夜,还是即将到来的春节,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已经很多年没有烟花爆竹声相伴了,不少民众都有今不胜昔之感。
在中国,烟花有着非同一般的含义,也有着一段久远的历史。
清《十二月月令图一月》局部
[撒花]古人早把烟花玩出了花
烟花作为一种民间技艺,在轻术重道的古代,很难找到周密详尽的记载,只能从各类文献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一个大概。
英国学者李约瑟就曾感慨:“至今没有人写出关于中国烟花的准确历史。”
烟花的源头,最早可见于西汉淮南王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含雷吐火之术,出于万毕之家。”那时已经有了“吐火”的幻术表演,其原理仿照炼丹炉内金属燃烧喷射的彩色火焰,可以说就是烟花的雏形。
显然,这与现代意义上的烟花相比,还有很大的区别。直到宋朝,烟花才真正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北宋末年,人们发现往火药里掺点儿不同的金属粉,就会出现色彩各异的火花,也就是如今被称为“焰色反应”的一种物理变化。
比如加点儿锶是红色,加点儿钙是橙色,加点儿钠是黄色,加点儿铝是白色......有了各种颜色的加入,烟花爆竹开始从正经的祭祀驱邪走向了娱乐化。北宋宣和年间,就已经出现了一种用纸筒制作的真正意义上的烟花。
到了南宋,烟花的制作技术日趋精良,烟花品种也逐渐增多,已经成为民间的娱乐商品。
宋人周密在其著作《齐东野语》中记载了宋理宗的一场“御宴烟火”:“穆陵初年,尝于上元日清燕殿排当,恭请恭圣太后。既而烧烟火于庭,有所谓地老鼠者,径至大母圣座下,大母为之惊惶,拂衣径起,意颇疑怒,为之罢宴。”
这里惹祸的“地老鼠”就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烟花产品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起轮、走线、流星等,不一而足。
《武林旧事·元夕》中描写宋孝宗观海潮放烟火的情景:“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这里的成架烟火,就是将各式烟火、爆仗按顺序串联起来,绑扎在高大的木架上点放的大型烟火杂戏。上元节夜,宫中一次就要施放百余架,可想见景况之盛。
清《升平乐事图》局部
不过真正把烟花技术推向高潮,还是在明清时期。
明代《宛署杂记》中对各式各样的烟花有着详细记载:“烟花诸戏,有声者曰响炮,带炮连声者曰三级浪,高起者曰流星,旋绕地上曰地老鼠,筑打有虚实,分量有多寡,有花草人物等形者,花儿名百余种。”
文所记录的,包括三级浪、流星、地老鼠、花筒等在内的烟花种类多达100多种。到了清代,烟花更是发展出近十大类别、数百个品种,出现“盒子烟花”“人物烟花”“屏风烟花”、大型遥控“烟花架”等别具特色的烟花,不仅本地市场繁荣,还开始向国外出口。
明代《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
除了这些趣味的小玩意儿,古人玩烟花也喜欢大场面。清代咸丰年间,每年元宵节,朝廷都会在圆明园门前组织盛大的烟花表演。列烟花数十架,依次点燃,霎时间彩焰腾飞,各式烟火争奇斗艳,火花炸开后还会现出宝塔、麒麟等祥瑞形状,有的还能从中飞出鸽子和喜鹊,代表了当时烟火设计的最高水平。
当时中国的烟花技术已经震惊了世界,许多来中国游历的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游记中均有记载。《利玛窦中国札记》就描述道:“中国人非常喜欢这类表演,并把它当作他们一切庆祝活动的主要节目。他们制作烟花的技术实在出色,几乎没有一样东西他们不能用烟花巧妙地加以模仿。”
可以说,无论是技术还是文化,古代中国的烟花都是位列世界之巅的,这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之所在。
[撒花]古代也有“禁放令”
1992年6月1日,广州出台《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首开“禁放”先河。此后,一场以烟花爆竹伤人、引发火灾以及污染环境为由的“禁放”运动,席卷中国各大城市。
自实施禁放起,每年关于“过年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的争论愈演愈烈。不少人认为过年不放点儿烟花,简直毫无气氛,连吃香喝辣都不够味,所以有时候宁愿冒着被处罚的风险,也要放一把过过瘾。
不过,烟花爆竹的限放、禁放,并非今日才有,早在清代人们就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明代因为燃放烟花爆竹,紫禁城三天两头失火。于是清人吸取教训,禁止在皇城内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爆竹作坊在开业前必须到官府注册,获得批准后才能挂牌生产,并且强制要求“门前置水缸,以灭火之用”。
清《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局部
尽管如此,还是稍不留神就会出事儿。乾隆五十年,北京西四牌楼的“隆兴号”花炮局在腊月里赶制花炮,结果伙计不小心碰倒火炉,造成连环爆炸,炸死炸伤十几人,殃及附近十余家商铺。眼看就要过年了,京城里却发生如此严重的火情,气得乾隆直接下令,把所有的花炮局都驱逐出了内城。
每年春节、元宵节,北京五城兵马司衙门的主要职责就是巡查城内烟花燃放之事,“王府、仓库、寺院及街市等人之稠密处,皆不得闻爆竹之声。”发现违规制作、出售和燃放烟花爆竹者予以重罚。
除了造成火灾外,古代禁烟花还有一层考量。一场盛大的烟花表演花费不菲,不少官员都批判烟花乃是劳民伤财之物,助长了享乐之风。明朝成化年间,皇帝欲延续传统的元宵烟火表演,翰林编修章懋上书劝谏,“赤地千里,百姓嗷嗷,张口待哺”,直言大兴烟花表演根本就是粉饰太平。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爆竹业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烟花爆竹厂有一万多家,而且还供不应求。于是一些人铤而走险,违法开办私人烟花作坊,由于生产技术不过关,生产的鞭炮质量低劣,引发了许多乐极生悲的惨剧。
此外,一些花炮企业为提高燃放效果,不断更新工艺流程和配方,致使产品燃放之后产生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仅带来空气污染,还可能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然而在城市“禁放”令下度过数个寂寥的春节之后,人们又开始怀念过去有鞭炮和烟花的热闹节日。
经过千年的积淀,烟花爆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甚至是民族认同的象征。一朵绚烂的烟花,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刹那间的视觉享受,还有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
烟花该不该禁?这个问题背后是复杂社会现实,但不论如何,答案总归不应该是罔顾传统民俗、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玉梅雪柳千家闹,火树银花十里开”,烟花盛放的那刻,唤醒的是无数中国人血脉里的情怀。
希望代表祝福和期盼的烟花,终能在夜空美丽、有序地绽放,守一份传承千年的烟火寻常。
文字|千叶
排版|千叶
图片|源自网络杠杆炒股平台哪个好
烟火中国花炮局烟花爆竹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